很久很久以前,在汉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年轻人,他非常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无法像其他富家子弟那样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
匡衡住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家里非常简陋,唯一的窗户也是破旧的。由于家境贫困,他无法购买蜡烛或油灯来照明,晚上学习时只能依靠微弱的月光。
有一天,匡衡在夜晚读书时,发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但光线非常微弱,看书很不方便。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够将窗外的光线引到屋内,不就可以更好地阅读了吗?
于是,匡衡决定动手凿壁借光。他找来一把凿子和一把锤子,开始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洞凿好后,月光便透过小洞照进了屋内,屋里的光线顿时明亮了许多。
匡衡高兴地拿起书本,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开始学习。虽然光线依然有限,但比起之前已经好多了。他每天晚上都这样勤奋地学习,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冷的冬天,都没有放弃。
就这样,匡衡凭借着这“凿壁借光”的勤奋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故事传遍了汉朝,成为了勤奋好学的典范。
“凿壁借光”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形容在困难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他人的力量或条件,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故事也激励着后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保持勤奋和毅力,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