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这样的:刘备在寻找贤才以辅佐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他听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便决定亲自去拜访。第一次去时,诸葛亮外出游山玩水,刘备没有见到他。第二次去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耐心地等了他半天,直到诸葛亮醒来。第三次去时,诸葛亮终于同意出山辅佐刘备。
当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我初出茅庐,不知天下大势,愿先生赐教。”诸葛亮回答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曹魏篡汉,天下大乱,正是英雄豪杰建功立业之时。主公若能广纳贤才,励精图治,必能成就一番伟业。”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深感敬佩,便拜他为军师。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初出茅庐”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人刚开始做某件事,缺乏经验,但后来经过努力,逐渐成长起来。它也比喻人刚开始接触某个领域,还不熟悉,但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