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成语故事,出自《汉书·匡衡传》。以下是这个故事的详细内容:

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主人公是匡衡,他出身贫寒,但非常勤奋好学。匡衡的家境非常贫穷,没有钱买蜡烛来照明读书。为了能够继续学习,匡衡想出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匡衡发现自家的墙壁与邻居的茅屋相邻。晚上,匡衡在白天的时候用利器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通过这个洞,他可以看到邻居家中透过来的光亮。到了晚上,匡衡便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借助邻居家的光亮来读书。

匡衡通过这种艰苦的方法,夜以继日地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后来,匡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成为了著名的政治家。

“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不怕困难,愿意付出努力去追求知识。

以下还有几个类似的故事:

  1. 悬梁刺股: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的孙敬,他为了学习,把头发悬挂在屋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此保持清醒,专心致志地读书。

  2. 程门立雪:出自宋代,讲述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两位大儒,他们的学生杨时为了请教问题,不畏严寒,站在门外等候,直到雪深一尺,程颐醒来,才得以进入请教。

  3. 头悬梁,锥刺股:与“悬梁刺股”类似,形容人刻苦学习,不畏艰难。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至今仍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