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讲述的是一位清官的故事。这位清官名叫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以清廉公正、刚正不阿著称。

故事发生在包拯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当时,开封府附近有一座名叫清风山的山,山上有一座清风亭。这座亭子是供过往行人休息的地方,但亭子附近却发生了一起命案。

一位名叫李秀才的书生在清风亭休息时,被人杀害。由于凶手作案手法狡猾,现场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案件一直悬而未破。包拯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调查此案。

包拯来到清风亭,发现亭子里的摆设十分简陋,只有一张石桌和几张石凳。他走到石桌旁,发现桌面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两袖清风,何惧生死。”包拯顿时明白了凶手留下的线索。

他立刻派人调查清风亭的过往行人,发现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商人曾在案发前在此休息。包拯将张三带回府中审问,张三一开始拒不承认,但在包拯的严词拷问下,**承认了杀人罪行。

原来,张三与李秀才曾因争夺一块风水宝地而发生争执。张三怀恨在心,便在李秀才休息时将其杀害。为了掩盖罪行,他故意在清风亭留下“两袖清风”的纸条,企图嫁祸于清官包拯。

包拯将凶手张三绳之以法,为李秀才讨回了公道。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包拯两袖清风、公正无私的品质,从而形成了“两袖清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员清廉正直、不贪污受贿。

从此,包拯“两袖清风”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世官员学习的楷模。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正义和清廉永远都是人们所崇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