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
相传,唐代有一位画家名叫张僧繇,他擅长画龙。一天,他在一座寺庙的墙上画了一条龙,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要从墙上飞出来。但是,画中的龙并没有眼睛,因为张僧繇认为画龙不画眼睛,龙就会失去灵魂。
寺庙的主持看到这幅画后,觉得可惜,便请张僧繇给龙画上眼睛。张僧繇答应了,但是他说:“画龙点睛非同小可,若不慎点错,龙便会失去生气,甚至可能飞走。”主持却不以为然,坚持让张僧繇画眼睛。
张僧繇无奈,只好小心翼翼地在龙的眼睛上点了一笔。结果,画中的龙立刻活了过来,仿佛要从墙上飞出。主持看到这一幕,惊叹不已,从此对张僧繇更加敬仰。
后来,这个故事被传为佳话,人们用“画龙点睛”来形容在关键时刻,用一两句话或一个动作,使事物显得生动有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