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信半疑》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的故事。以下是该故事的详细全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曰:“请问‘仁’者何如?”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敬长为大;贤贤易色;事父母以孝,事师以忠,朋友信之。此仁之谓也。”
子贡曰:“弟子孰为好学?”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其人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乎?发愤以抒情,仁义而已矣。其事虽多,谓之仁而不言‘仁’,谁知之?故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贡曰:“先生‘敏于事而慎于言’,诗云:‘温故而知新。’先生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前言戏而近思,可谓敏矣,而后知后觉,可谓慎矣。君子亦有戏言乎?”
子曰:“恶!恶可!子贡曰:‘君子亦有戏言乎?’”
以上是《半信半疑》的一个版本,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之间关于仁、文等概念的对话。请注意,原文可能存在不同的版本或解读,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另外,“半信半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某事既相信又怀疑,不完全相信也不完全怀疑。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志·孙奋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臣闻‘半信半疑,不如审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