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谲波诡”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比喻文章如云气变化多端。现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这个成语出自汉代扬雄的《法言·吾子》,原文是:“云谲波诡,必有奇杰能与于斯。”
故事讲述的是,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与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一起拥立楚考烈王成为相国,并对秦国采取了连衡策略。当秦昭襄王派白起进攻赵国时,赵国向楚国求救。楚考烈王命春申君黄歇发兵相助,但黄歇却以楚军实力不足为由拒绝了请求。
此时,信陵君魏无忌决定冒险一搏,他采纳了侯赢的建议,率领门客斩了秦国守关将领樊於期,并带着他的头颅和楚王的召书,前往秦国游说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被魏无忌的勇气和智慧所打动,不仅派兵解了赵国的围,还与楚国结成了盟友。
当楚国的使者来到秦国时,魏无忌担心秦昭襄王会怀疑他的真实意图,于是他劝说秦昭襄王不要相信楚国的使者。为了打消秦昭襄王的疑虑,魏无忌又杀死了楚国的使者,并将他们的头颅悬挂在秦国的都城咸阳城墙上,这就是“荆轲刺秦”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云谲波诡”可以用来形容当时的局势变幻莫测,就像云彩和波浪一样难以捉摸。而信陵君魏无忌的智勇之举,则体现了在这种复杂局势下,需要机智和勇气来应对挑战。
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和灵活的思维,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应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