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厌故事”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赠写真何充秀才》。原文是:“闻君绝艺似飞白,此纸何尝下笔干。闻君少多艰厄时,但有笔墨相娱嬉。画以寄意耳,不求余响焉而已。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殆非世俗所能知。而况画以形似,见与天地之间;画以心画,见与心灵之间。二者不可得兼,故知我者稀。恐君不以为然也。”其中,“画以寄意耳,不求余响焉而已”表达了画作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而不追求外在的回应或故事情节。
“丹青厌故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画家对于那些充满故事情节的画作感到厌倦。在传统的中国绘画中,故事情节往往是通过题诗、题跋等方式附加在画作上的,这些附加的内容可能会使画作变得复杂和繁琐,失去了画面的简洁和纯粹。因此,一些画家更倾向于创作那些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而不太追求故事情节的画作。
***“丹青”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通常使用矿物质颜料在绢纸或布上作画。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对于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性和纯粹性的追求,以及对于那些过于追求故事情节和外在形式的绘画作品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