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达(1911-2012),原名徐元达,浙江湖州市南浔镇人,是我国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一生致力于文物研究和鉴定工作,为我国文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是他的一些故事:

一、少年时期

徐邦达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在私塾学习,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少年时期,他就开始临摹名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二、求学之路

1930年,徐邦达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画家刘海粟、谢之光等。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绘画技艺得到了很大提高。毕业后,他进入上海博物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文物鉴定生涯。

三、鉴定生涯

1949年,徐邦达调入国家文物局,担任文物鉴定专家。在此期间,他参与鉴定了大量珍贵文物,为我国文物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他的一些鉴定故事:

  1. 鉴定《清明上河图》

上世纪50年代,徐邦达参与鉴定了《清明上河图》。当时,这幅画在市场上流传,真假难辨。徐邦达通过仔细观察画作的风格、笔法、纸张等方面,**鉴定出这幅画为真迹。

  1. 鉴定《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绘画的瑰宝。上世纪60年代,徐邦达参与鉴定了这幅画。他通过对画作的研究,确认了其真伪,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1. 鉴定《兰亭序》

《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上世纪70年代,徐邦达参与鉴定了这幅书法作品。他通过对墨迹、纸张、印章等方面的分析,确认了其真伪。

四、晚年生活

徐邦达晚年致力于文物研究和著述,出版了《古书画鉴定概论》、《徐邦达书画鉴定集》等著作。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文物鉴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邦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一生致力于文物研究和鉴定工作。他的故事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书画的瑰宝,也体现了我国文物鉴定事业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