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稚,字仲则,东汉末年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他的故事主要流传于《后汉书》中,以下是其简要故事:

徐稚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品行端正。他为人谦逊,不慕名利,不追求权势,因此被世人称为“徐孺子”。

传说徐稚年轻时,曾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当时的大儒孔融。孔融见到徐稚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品德,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在交谈中,孔融对徐稚的学问和为人赞不绝口,并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徐稚。**,徐稚深知自己出身贫寒,不愿给孔融带来麻烦,于是婉言谢绝了这门婚事。

后来,孔融因直言进谏,触怒了曹操,被曹操杀害。徐稚得知此事后,深感悲痛,认为孔融之死是由于自己没有接受他的好意,未能报答他的恩情。于是,徐稚决定离开家乡,远赴他乡,以示对孔融的哀悼。

在徐稚离开家乡的日子里,他游历四方,传播儒家思想,广结善缘。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受各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徐稚始终不忘孔融的恩情,一直把孔融视为自己的知己。

后来,徐稚在游历途中,得知曹操已去世,其子曹丕继位。徐稚认为,曹丕继位后,国家有望安定,于是决定返回家乡。回到家乡后,徐稚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徐稚晚年时,名声远扬,许多人都想邀请他出山,担任官职。**,徐稚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为官。他认为,自己一生追求的是道德修养和学问,而非权势和名利。

徐稚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品德和才华,将他尊称为“徐孺子”。他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徐稚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高尚的品德,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名利所动,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