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止川行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的故事。下面是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故事:

在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相邻,两国之间经常发生摩擦。有一次,晋国国君晋献公决定攻打楚国,但晋献公担心自己力量不足,于是向邻国鲁国借兵。

鲁国国君鲁僖公认为晋国攻打楚国是不义之举,不愿出兵相助。晋献公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便派遣使者去鲁国质问。

使者见到鲁僖公,说:“我国国君决定攻打楚国,是为了保卫国家,维护正义。**,贵国却袖手旁观,难道贵国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鲁僖公听后,微笑着回答:“我国地处中原,山止川行,地势险要,若出兵相助,恐难以发挥优势。我国虽不能出兵,但愿以言语支持贵国,共同对抗楚国。”

使者听后,无言以对。晋献公得知此事后,认为鲁僖公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山止川行”这个成语,后来便用来形容地势险要,难以通行。在故事中,鲁僖公巧妙地运用了这个成语,表达了自己不愿出兵的原因,使得晋献公不得不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用智慧和言语可以化解矛盾,避免战争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