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缨故事,又称“夺缨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的主人公是西汉初年的名将韩信。

故事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韩信当时是项羽麾下的一名将领。项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军事家,但他骄傲自大,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韩信虽然才华横溢,但因为出身低微,一直未能得到项羽的重用。

有一次,项羽设宴款待部下,宴会上,项羽要求每位将领都把自己的头盔(缨)取下,放在案桌上。韩信也照做了。**,项羽却发现自己的头盔不见了。项羽怀疑是韩信偷了他的头盔,于是质问韩信。

韩信不慌不忙地回答:“臣韩信,虽无缨,但有一心。臣心向主,岂敢偷君之缨?”项羽听后,觉得韩信的回答很有道理,便原谅了他,并重新把头盔还给了他。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韩信的智慧和忠诚。后来,“夺缨”一词便成为了表示忠诚和勇敢的代名词。

以下是故事的具体情节:

  1. 项羽设宴款待部下,要求每位将领取下头盔放在案桌上。

  2. 韩信照做,将头盔放在案桌上。

  3. 项羽发现自己的头盔不见了,怀疑是韩信偷的。

  4. 项羽质问韩信,韩信回答:“臣韩信,虽无缨,但有一心。臣心向主,岂敢偷君之缨?”

  5. 项羽觉得韩信的回答很有道理,原谅了他,并重新把头盔还给了他。

  6. 故事传开后,人们纷纷称赞韩信的智慧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