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中常常会出现成语题,以下是一些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1.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楚国举行了一个比赛,要求参赛者画蛇。有人先画好了蛇,但为了炫耀,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他反而输了比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2. 掩耳盗铃: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有人想偷铃铛,但怕别人听见,就用手捂住耳朵。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不愿面对现实。

  3. 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人请客吃饭,客人看到酒杯中映出的弓影,误以为是蛇,吓得不敢喝酒。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4. 望梅止渴: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故事讲的是司马相如被贬谪到蜀地,途中口渴难耐,看到梅子,便想象梅子的酸甜,从而止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困境中,通过想象或幻想来缓解痛苦。

  5. 对牛弹琴:出自《庄子·秋水》。故事讲的是庄子与惠施辩论,惠施用牛来比喻自己,说自己的话就像对牛弹琴一样,庄子听后笑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不看对象,白费口舌。

  6.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然后船沉了,他想去记号处找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死板教条,不知变通。

  7. 杯水车薪: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故事讲的是一个人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草,显然是无济于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微薄,无法解决问题。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富含哲理,有助于我们在国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