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玉璧,其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与卞和有关。以下是和氏璧的故事简介: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名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今湖北省荆州市境内)发现了一块璞玉(未经雕琢的玉石)。卞和认为这是一块美玉,便将其献给楚文王。**,楚文王让玉工鉴定,玉工却认为这是一块石头,于是楚文王将卞和处以刖刑(砍去脚筋)。

后来,楚文王去世,其子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将璞玉献给楚武王,但玉工仍然认为它是一块石头。楚武王同样将卞和处以刖刑。

卞和失去了双脚,但他仍然坚信这块璞玉是美玉。于是,他将璞玉藏在怀中,痛哭三天三夜。楚武王得知此事后,派人询问原因。卞和说:“我痛哭是因为宝石被当作石头,贤能的人被当作愚昧之人。”楚武王听后,下令将璞玉交给玉工雕琢。

玉工在雕琢过程中,发现璞玉中竟然隐藏着一块美玉,这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和氏璧。楚武王大喜,将和氏璧视为国宝,赐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历经多次易主,成为历代帝王、权贵争相争夺的宝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争夺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得到和氏璧后,秦国企图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大臣蔺相如识破秦国的阴谋,巧妙地将和氏璧带回赵国。

和氏璧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流传甚广,成为忠臣义士、贤能之士的象征。***它也体现了古代玉文化的精髓,即“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