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谦让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个著名的故事,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之间的谦让之美:

子贡让座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儒家思想。一天,孔子和子贡一起乘坐马车前往一个诸侯国。

在车上,孔子看到路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便对子贡说:“你看那棵树,枝叶如此茂盛,却生长在路边,无人照料,恐怕不久就要枯萎了。”

子贡回答说:“老师,这棵树虽然生长在路边,但它能够承受风吹雨打,依然坚强地生长,说明它有内在的力量。”

孔子微笑着说:“子贡,你讲得很好。但你知道吗,这棵树之所以能够生长在路边,是因为它没有选择更好的地方。它没有选择高大的山峰,也没有选择肥沃的土地,而是选择了最艰苦的环境。这就像我们做人的道理一样,要懂得谦让。”

这时,车夫听到了孔子的教诲,他谦虚地说:“老师,我虽然只是一个车夫,但也想请教一下,谦让到底有什么好处?”

孔子回答道:“谦让是一种美德,它能够使人团结,使人和谐。一个人如果总是自以为是,不懂得谦让,就会失去朋友,失去尊重。而一个懂得谦让的人,不仅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还能够得到内心的平静。”

子贡听了孔子的话,心中有所触动。他想到自己平时在师兄弟中总是显得过于自信,有时甚至显得傲慢。于是,他决定向孔子学习,学会谦让。

不久后,孔子和子贡再次乘车出行。这次,他们在车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坐在车上,孔子和子贡则站在一旁。子贡看到老人,立刻走到车前,恭恭敬敬地请老人坐下。

孔子看到这一幕,心中暗自高兴,他知道子贡已经学会了谦让。于是,孔子也跟着子贡一起站在一旁,让老人享受了坐车的待遇。

这个故事传为佳话,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谦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能够让人受益终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