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爱吹牛的农夫,名叫张大嘴。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学问渊博的秀才,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位秀才的才华。

秀才来到村子里,村民们纷纷前来请教。张大嘴也不甘示弱,他决定向秀才展示一下自己的“学问”。

张大嘴对秀才说:“秀才先生,我听说你学问高深,我有一道题目想请你解答。”

秀才谦虚地答应了,问道:“请讲,我尽力而为。”

张大嘴清了清嗓子,说:“我听说你能在三天内学会一门外语,这是真的吗?”

秀才微微一笑,回答道:“那倒不是,不过我确实能三天内学会一门外语。”

张大嘴眼睛一亮,接着问:“那你能三天内学会汉语吗?”

秀才疑惑地看着他,回答:“汉语是母语,我从小就会说。”

张大嘴摇了摇头,说:“不对,我说的汉语是指那种古代汉语,比如《诗经》里的那种。”

秀才愣了一下,然后笑着回答:“这个嘛,我倒是想试试,不过三天时间似乎不够。”

张大嘴得意地拍了拍胸脯:“哈哈,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三天过去了,秀才真的学会了古代汉语,并且能背诵《诗经》中的篇章。村民们纷纷赞叹秀才的才华。

**,张大嘴却在一旁偷偷地笑了。原来,他早就知道秀才的底细,秀才并不是真的能在三天内学会一门外语,而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会看一本关于各种语言的书籍,这样日积月累,他自然能学会不少语言。

村民们看到张大嘴偷笑,都好奇地问:“张大嘴,你笑什么?”

张大嘴得意地说:“哈哈,我笑秀才的‘三天学会一门外语’其实是个笑话,他不过是在吹牛而已。”

村民们恍然大悟,纷纷笑了起来。从此,张大嘴的“笑话”在村子里传为佳话,而秀才也越发努力地学习,不再轻易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