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小故事:晶体管的诞生

在20世纪40年代,电子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放大电信号的器件,以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当时的电子器件如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寿命短,严重限制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员约翰·巴丁、沃尔特·布喇顿和威廉·肖克利开始研究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器件——晶体管。

1947年12月23日,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贝尔实验室,巴丁、布喇顿和肖克利三人终于成功地将一个锗半导体薄片制作成了一个放大器。这个放大器就是晶体管,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等优点,被誉为“电子工业的基石”。

以下是晶体管诞生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巴丁、布喇顿和肖克利在实验室里讨论如何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肖克利提出了一个设想:将一个半导体薄片切成两半,分别形成两个p-n结,从而形成一个三极管。这个设想引起了巴丁和布喇顿的兴趣。

为了实现这个设想,三人开始进行实验。他们首先在锗半导体薄片上制作了一个p-n结,然后在这个p-n结附近制作了一个第二p-n结。接着,他们用电流源给第一个p-n结施加电流,观察第二个p-n结的电流变化。

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发现,当第一个p-n结施加电流时,第二个p-n结的电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他们成功地将半导体薄片制作成了一个放大器。

**,这个放大器的性能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性能,他们开始尝试改变半导体薄片的形状和尺寸。经过不断尝试,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形状和尺寸,使得放大器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1947年12月23日,晶体管诞生了。这个伟大的发明为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晶体管的出现,使得电子设备越来越小巧、高效,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创新源于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正是巴丁、布喇顿和肖克利三人坚持不懈地研究,才**发明了晶体管,为人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