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唐朝,有一个名叫王昌龄的书生,他性格孤高,才情横溢,尤其擅长作诗。那一年,王昌龄因故被贬至江宁(今南京),正值中秋佳节,他独自一人寄居在江宁的一间小客栈里。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王昌龄独自坐在窗前,望着那轮明亮的月亮,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思绪。他想起了远在长安的亲朋好友,想起了曾经的辉煌岁月,也想起了自己如今孤独的处境。
夜深了,王昌龄忍不住提笔,写下了一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传遍了江宁城,人们纷纷传颂,感叹王昌龄的才情与孤独。而王昌龄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继续望着那轮明月。
就在这时,客栈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名叫小月。她因家道中落,被迫来到江宁做绣娘。小月听说了王昌龄的诗,也被他的才情所吸引,于是决定去拜访这位才子。
那晚,小月带着绣品来到了王昌龄的住处。月光下,两人相对而坐,谈诗论词,彼此间仿佛有了一种说不出的默契。王昌龄被小月的纯真与才华所打动,而小月也被王昌龄的孤高与才华所倾倒。
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当月圆之夜,王昌龄都会邀请小月一起赏月,共同吟诗作对。他们的故事在江宁城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佳话。
**,好景不长。一年后,王昌龄因故再次被贬,这次他去了遥远的岭南。临别之际,王昌龄与小月约定,待他归来,再共赏明月。
**,命运弄人。王昌龄在岭南的岁月里,屡遭挫折,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小月也在江宁过着清贫的生活,思念着远方的王昌龄。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王昌龄在岭南的客栈里,望着那轮明亮的月亮,想起了小月。他提笔写下了《十五夜望月寄小月》: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王昌龄把这首诗寄给了小月,希望她能在这遥远的夜晚,感受到他的思念。而小月收到诗后,泪如雨下,她知道,这段感情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彼此的心中。
岁月流转,王昌龄终究未能回到江宁。而小月也嫁为人妇,过上了平凡的生活。**,每当月圆之夜,她都会想起那个曾经与她一起赏月的才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十五的月亮,依旧明亮如昔。而那段关于王昌龄和小月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江宁城流传千古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