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自强的故事——范仲淹的“断齑画粥”
故事背景:
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生勤俭自强,以清廉著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其中,“断齑画粥”便是他少年时期勤学苦读、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
故事内容:
范仲淹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寺庙里寄宿,白天帮人干杂活,晚上则刻苦读书。由于家境贫寒,他常常吃不上饱饭,只能以寺庙里剩下的残羹剩饭为食。
有一天,范仲淹在寺庙的厨房里捡到了一些已经发霉的米和干菜,他心想:“这些食物虽然不好吃,但总比饿肚子强。”于是,他决定将这些食物做成粥。**,由于食物已经发霉,粥的味道非常难闻,范仲淹却吃得津津有味。
有一天,范仲淹的邻居看到他吃这样的粥,感到十分惊讶。邻居问他:“范公子,你为何吃得如此香甜?”范仲淹笑着回答:“这粥虽然味道不佳,但我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志向和责任。我立志要为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祉,这样的粥能让我更加坚定信念,自强不息。”
邻居听后,深受感动,便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了范仲淹。从那以后,范仲淹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他依然保持着勤俭自强的品质,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故事寓意:
范仲淹的“断齑画粥”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勤俭自强,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个故事也激励着后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