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典故,讲述的是一位官员在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或贡献后,主动辞去官职,隐退江湖的故事。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功成身退”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主人公是著名的军事家孙武。
孙武年轻时,便以才智过人闻名。后来,他因不满当时的政治现状,辞去了官职,隐居山林,潜心研究兵法。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古代兵书,撰写了《孙子兵法》,成为后世兵家必读的经典之作。
后来,吴王阖闾听说了孙武的才学,便派人请他出山。孙武被吴王任命为将军,带领吴国军队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强军事实力。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军队屡战屡胜,**攻下了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臣服。
在吴国取得辉煌战果之后,孙武意识到,自己已经完成了吴王交给的任务,是时候功成身退了。他深知,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继续留在朝堂,可能会因为权力斗争而身陷囹圄,甚至危及国家安定。
于是,孙武向吴王阖闾提出了辞呈。吴王对孙武的忠诚和智慧深表敬佩,但舍不得让他离开。在孙武的坚持下,吴王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
孙武辞去将军职务后,回到了山林,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继续研究兵法,撰写了《兵法》等著作,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后人。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功成身退”的典范。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取得成功之后,应当懂得适时退让,避免因权力而导致的灾难,同时也为国家和民族留下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