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讲述的是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匡衡勤奋好学的故事。
匡衡,字稚圭,山东平原人,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家中没有蜡烛照明,晚上无法读书。为了学习,匡衡想出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匡衡在邻居家中做客,看到邻居家的墙壁很薄,就请求邻居在墙上凿一个小洞,让邻居家的光线透过来。匡衡在邻居的帮助下,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晚上就借着邻居家的光线读书。
匡衡非常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每当邻居家的光线透过小洞时,他就抓紧时间读书。他白天帮邻居干活,晚上读书,勤奋刻苦。就这样,匡衡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
这个故事后来被传为佳话,成为勤奋好学的象征。人们常用“凿壁偷光”来形容一个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勤奋学习的精神。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一个简短版本:
匡衡家贫,无法购买蜡烛照明。他发现邻居家的墙壁很薄,便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借助邻居家的光线读书。匡衡白天帮邻居干活,晚上读书,勤奋刻苦,**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勤奋好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