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文学家匡衡勤奋好学的事迹。

故事发生在西汉时期,匡衡是安徽颍上人,自幼家境贫寒。他家住在一座破旧的茅草屋中,家中没有蜡烛照明。匡衡白天在田间劳作,晚上则在家中读书。**,由于家境贫寒,他无法像其他富家子弟一样在晚上读书。

有一天,匡衡偶然发现邻居家的墙壁上透出微弱的光线。他好奇地走到墙壁前,发现邻居家的墙壁与自己的茅草屋相邻。匡衡心想,如果能够借助邻居家的光线读书,自己就可以在晚上学习更多知识。

于是,匡衡找来一把凿子,开始凿穿自己家墙壁与邻居家的墙壁之间的缝隙。凿壁的过程非常艰辛,匡衡的手指被凿子磨出了血泡。但他并没有放弃,坚持凿穿了墙壁。

凿壁成功后,匡衡借助邻居家的光线,开始夜以继日地读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学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后来,匡衡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勤奋好学的典范。人们常用“凿壁偷光”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刻苦、不畏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