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以下是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
背景:
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即恢复汉室,决定北伐曹魏。其中,祁山是北伐的重要战略要地。
故事梗概:
第一次北伐(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从汉中出发,率军北伐,但**因粮食不济而撤军。
第二次北伐(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假装攻打斜谷,实际上却率军直取祁山。魏国名将张郃率军抵抗,但**因诸葛亮布下的疑兵之计而败退。
第三次北伐(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再次北伐,攻占武都、阴平二郡,但因病势加重,不得不撤军。
第四次北伐(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率军再次北伐,但遭遇大雨,粮草不济,被迫撤军。
第五次北伐(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再次北伐,采取持久战策略,与魏军对峙。**,因粮食耗尽,诸葛亮不得不再次撤军。
第六次北伐(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但不幸病逝于五丈原,未能完成北伐大业。
故事意义: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体现了他的忠诚、智慧和毅力。他虽然未能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他的北伐行动,不仅打击了曹魏的嚣张气焰,也巩固了蜀汉的统治地位,成为了后世敬仰的英雄人物。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三国时期战争的残酷和复杂性,以及政治斗争的激烈。诸葛亮在六次北伐中,虽然未能取得**的胜利,但他的精神和事迹,至今仍被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