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度量衡的成语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度德量力”了。
成语“度德量力”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想要攻打郑国,但他的大臣们对此意见不一。晋献公的大臣荀息认为,攻打郑国需要衡量自己的实力和道德,于是他提出了“度德量力”的观点。
故事发生在晋献公决定攻打郑国之前。当时,晋国和郑国的关系紧张,晋献公想要趁机攻打郑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晋献公的大臣们对此意见不一。荀息认为,在决定是否攻打郑国之前,应该先衡量自己的实力和道德。
荀息说:“君上,攻打郑国之前,我们应该先度德量力。德,即道德;力,即实力。只有德与力兼备,才能确保胜利。”晋献公听后,觉得荀息说得有道理,于是决定暂缓攻打郑国。
后来,晋献公听从荀息的建议,先加强国内治理,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晋国实力大增,终于成功地攻打并占领了郑国。
成语“度德量力”由此而来,意思是在做事情之前,先要衡量自己的道德和实力,确保有足够的条件去完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不可盲目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