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又称“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一个著名的故事,那就是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寒食之约”。
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其弟骊姬陷害,被迫流亡国外。在流亡期间,重耳身边有一位忠臣叫介子推,他一直陪伴在重耳身边,忠心耿耿。
有一次,重耳饿得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他吃。重耳醒来后,感慨万分,发誓要报答介子推的救命之恩。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即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的救命之恩,晋文公封介子推为大夫。**,介子推并不想贪图名利,他辞去了官职,隐居山林。
晋文公为了表达对介子推的感激之情,派人去请他出山。但介子推不愿意见到晋文公,于是躲到了绵山。晋文公得知介子推躲藏在绵山,便下令放火烧山,想逼介子推出来。**,火势蔓延,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山中。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的消息,悲痛欲绝。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和牺牲,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全国停止举火,只吃冷食,以此表达哀悼之情。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期间,人们会吃冷食、扫墓、祭祖,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还有放风筝、踏青、插柳等习俗。寒食节不仅是纪念介子推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