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断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出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伯牙和他的知音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
故事的大致内容如下:
伯牙,字子期,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琴师,他弹琴技艺高超,被誉为“琴仙”。一次,伯牙在泰山之巅弹琴,琴声悠扬,传遍了山谷。此时,一位名叫钟子期的樵夫路过,被伯牙的琴声所吸引,停下脚步聆听。
钟子期虽然不懂音乐,但他能从伯牙的琴声中感受到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等自然景象。伯牙对钟子期的理解深感惊讶,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于是,两人结为好友,钟子期成为了伯牙的忠实听众。
后来,伯牙在一次演奏中,弹奏了一首表达自己心情的琴曲。当他弹到一半时,突然琴弦断裂。伯牙知道,这是他知音钟子期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的伯牙,从此不再弹琴,并将自己的琴摔碎,表示不再弹奏。
这个故事表达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音乐所具有的超越言语、直达人心的力量。伯牙断琴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音难觅”的象征。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一段经典描述: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这段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默契的友谊,以及音乐所具有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