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和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两位贤人,他们的故事流传甚广,以下是关于他们的几个著名故事:

伯夷让国

伯夷是商朝末年的一位贤人,他看到商朝末年政治腐败,便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周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和其弟叔齐都曾劝阻武王,认为这是不义之举。武王灭商后,伯夷和叔齐不愿臣服于周朝,便隐居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市首阳山),靠采集野果为生。

有一天,伯夷和叔齐在山中发现一位老者,这位老者正是周公旦。周公旦对他们说:“你们为何不愿臣服于周朝?”伯夷回答说:“我们不愿看到国家陷入战乱,不愿看到生灵涂炭。”周公旦深受感动,便把周武王的让位之约告诉了他们。

伯夷听后,深感欣慰,他说:“既然武王有让位之约,那我们便可以安心隐居了。”于是,伯夷和叔齐继续在首阳山隐居,直到离世。

仲尼问礼

仲尼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年轻时,曾向当时的著名贤人子贡请教礼仪之道。子贡问孔子:“礼仪之道,为何如此繁琐?”孔子回答说:“礼仪之道,乃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它能够使人们懂得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从而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孔子又问:“那么,礼仪之道从何而来?”子贡回答:“礼仪之道,源于上古先贤的智慧。”孔子听后,感慨地说:“是啊,上古先贤的智慧,是我们后人应当继承和发扬的。”

从此,孔子开始深入研究礼仪之道,并将其发扬光大。他认为,礼仪之道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伯夷叔齐与孔子

伯夷和叔齐在首阳山隐居时,曾与孔子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孔子正带领弟子们游历各国,途经首阳山。伯夷和叔齐得知孔子的到来,便下山迎接。

在交谈中,孔子对伯夷和叔齐的品德表示敬佩,他说:“你们二人隐居山林,不为名利所动,实乃君子之风。”伯夷和叔齐也对孔子的学问和品德表示赞赏。

**,由于伯夷和叔齐不愿臣服于周朝,孔子认为他们的做法过于偏激。在告别时,孔子对他们说:“你们虽然品德高尚,但过于固执己见,恐怕不利于国家治理。”伯夷和叔齐听后,深感惭愧,表示愿意改正。

从此,伯夷和叔齐在孔子的教诲下,开始关注国家大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