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人物,他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牺牲。
故事概括如下:
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追杀,流亡国外。在流亡期间,重耳身边有一批忠诚的随从,其中就包括介子推。介子推一直陪伴着重耳,忠心耿耿。
在流亡过程中,重耳因为饥饿而病倒,生命垂危。介子推为了救主,毅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重耳得以康复,继续逃亡。
后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介子推被封为大夫。**,晋文公在位期间,宠爱奸臣,忽视忠臣。介子推对此深感忧虑,于是他辞去官职,隐居山林。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隐居的消息后,深感愧疚,亲自前往山林寻找。但介子推坚决不愿复出,**在介子推的坚持下,晋文公只好含泪离去。
不久后,晋文公病逝,他的儿子晋景公继位。在晋景公即位后,他开始反思父亲在位期间的错误,决心重用忠臣,惩罚奸臣。于是,他下令全国寻找介子推,希望他能复出辅佐自己。
在寻找过程中,晋景公得知介子推隐居的山林中有一棵大树,树上挂着一个葫芦。晋景公派人砍下葫芦,发现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臣子推,忠心耿耿,为国为民,何惧生死?愿主上牢记,勿忘忠臣。”
晋景公看到纸条,深感感动,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纪念介子推,并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从此,介子推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忠诚与牺牲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