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张良的贤士,他以严于律己、勤奋好学而闻名于世。下面是关于张良严于律己的一个小故事:

故事发生在汉朝初年,张良当时已经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谋士,被刘邦尊称为“子房”。尽管张良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有一天,张良在朝廷上与大臣们讨论国事,他发现了一位年轻的官员,名叫陈平。陈平虽然年轻,但才智过人,言辞犀利,给张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良心想:“我虽然年长,但若不能不断学习,就会被后辈超越。”

于是,张良决定向陈平学习。他开始每天晚上邀请陈平到家中,两人一起讨论治国之道、兵法策略。张良虚心请教,陈平也毫不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

**,张良并没有因为自己已经很有成就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不仅在学问上不断精进,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他规定自己每天早上起床后,必须先进行晨练,锻炼身体;然后读书写字,修身养性;最后处理政务,为国家出谋划策。

有一天,张良在处理政务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几乎要晕倒。他意识到这是自己长时间劳累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去休息一下。**,当他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睡。他心想:“我身为国家重臣,不能因为一时的疲惫而耽误国事。”

于是,张良起身,拿起笔来,开始写下一篇关于国家政策的文章。他写着写着,突然灵感迸发,写下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当他写完最后一笔时,他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精神也恢复了活力。

这个故事传遍了朝野,人们都为张良严于律己的精神所感动。他不仅以身作则,激励了周围的人,也为自己赢得了“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美誉。

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谦逊好学的心态,不断追求进步,严于律己,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