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意指不以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以下是一些与“不耻下问”相关的故事:

  1.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学问和知识。有一天,孔子向一个牧童请教关于牛马饲养的问题,牧童虽然年纪小,但知识丰富,孔子虚心向他请教,**得到了宝贵的知识。

  1. 孙武学兵法

孙武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军事家们奉为经典。据说,孙武年轻时曾向一位老妇人请教兵法,老妇人虽然不懂兵法,但她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启发孙武,**使孙武受益匪浅。

  1. 吕不韦的求教

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的商人、政治家,他为了学习治国之道,曾向一位卖菜的老人请教。老人用简单的道理告诉他如何治理国家,吕不韦深受启发。

  1. 刘备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茅庐中去请教。诸葛亮虽然是一个隐士,但刘备不耻下问,**感动了诸葛亮,使他出山帮助刘备。

  1. 唐太宗与魏征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非常注重听取大臣的意见。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他敢于直言进谏。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朕是否是一个明君?”魏征直言不讳地回答:“陛下虽明,但仍有不足之处。”唐太宗并没有因此生气,反而更加重视魏征的建议。

  1. 王阳明的故事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王阳明年轻时曾向一位老农请教如何种植粮食,老农用简单的农事知识启发了王阳明,使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不耻下问”的精神,即无论地位高低,都应该虚心学习,从他人那里汲取智慧。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