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目十行”出自《梁书·简文帝纪》。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简文帝萧纲,自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

有一天,萧纲的哥哥萧统问他:“你平时读书,能读几行?”萧纲回答:“一目十行。”萧统不相信,于是提出一个考验:让萧纲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摆满了各种书籍,要求他一小时内读遍所有书籍。

萧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进入屋子后,目光如炬,迅速扫过每一本书,似乎一眼就能看穿书中的内容。一小时后,他走出了屋子,果然如他所说,已经把所有的书都读了一遍。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读书速度快,过目不忘的能力。后来,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人的阅读速度极快,记忆力惊人。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一个简化版本:

萧纲是南朝梁的简文帝,自幼聪颖过人。有一天,他的哥哥萧统问他:“你读书能读几行?”萧纲回答:“一目十行。”萧统不信,提出让他在一小时之内读遍所有书籍。萧纲进入屋子,目光如炬,一小时内读遍所有书籍,证明了他的过目不忘能力。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用“一目十行”来形容读书速度快,过目不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