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古代儿童诗,其作者和创作背景并不十分明确,但流传的故事版本较多。以下是一种关于这首诗的故事:
相传,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名叫王冕的诗人。王冕生活在南宋末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性格孤傲,不喜与世俗为伍,常常独自一人游历山川,以诗会友。
有一天,王冕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山村。这里的山水如画,美不胜收。王冕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决定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在游玩的过程中,王冕遇到了一位名叫小明的山里孩子。小明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对王冕的到来非常热情。小明带着王冕参观了山村的美丽风光,还教给他一些山里人的生活习惯。
有一天,小明带王冕来到了山村的最高处,那里有一座古庙。王冕站在庙前,俯瞰着山村的美丽景色,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这时,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家乡,心中涌起一股思乡之情。
王冕决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于是,他吟出了这首《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村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王冕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一去二三里”暗示了王冕离开家乡的距离,而“烟村四五家”则描绘了山村宁静的生活氛围。接下来的“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则展现了山村自然风光的美丽。
这首诗流传开后,深受人们喜爱。它不仅展现了山村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从此,这首诗成为了描写山村风光的经典之作,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