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怜”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相互同情。
故事发生在唐代,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因为政治上的失意而心情郁闷。一天,他雨中邀请张司业(一位官员)到家中同宿。在雨夜中,两人相对而卧,白居易向张司业诉说了自己心中的苦闷和忧愁。张司业听后,也向白居易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两人在共同的不幸中找到了共鸣,彼此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这个故事后来被广为传颂,人们用“同病相怜”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有同样不幸遭遇或困境的人相互同情、理解的情感。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同理心的重要性。
***“同病相怜”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有着相似经历或遭遇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共同的问题或挑战而感到沮丧或无助,从而相互支持和鼓励。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和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