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小故事

一、孟尝君招贤

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贵族,他礼贤下士,广招宾客,甚至养士数千人。其中,他特别礼遇的贤人包括孙膑、庞涓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因此,田文也被称为“孟尝君”。

有一年,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王扣留。秦王想杀掉他,但担心孟尝君门下的食客会为他报仇。于是,秦王假装邀请孟尝君到宫中做客,并让他吃了一顿美味佳肴。席间,孟尝君感到不安,就问:“如果我回到齐国,万一发生变故,你们会怎么办?”秦王回答:“我们秦国素来敬仰孟尝君的仁义,只要你答应不回齐国,我们就放了你。”

孟尝君听后非常害怕,于是决定逃往魏国。但在途中,他遇到了两位门客,分别是冯谖和孟尝君的食客雍丘。冯谖劝孟尝君说:“您不要担心,秦国之所以不敢杀您,是因为我们这些食客在您身边。如果您离开了我们,秦国一定会杀掉您。”孟尝君听后非常感动,于是决定把冯谖也一起带走。

在魏国,孟尝君又结识了梁惠王。他向梁惠王推荐了两位贤人:孙膑和庞涓。梁惠王非常高兴,就任命孙膑为将,庞涓为谋士。后来,孙膑和庞涓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而孟尝君也因此成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二、商鞅立木为信

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著名改革家。他在秦孝公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秦国逐渐强盛起来。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在都城市场的南门口放了一根木头,并贴出告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将获得十金的赏赐。起初,人们对此半信半疑,没有人敢去尝试。看到无人应声,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将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扛到了北门。商鞅见他如此守信,立刻派人给他送上了五十金,以示奖赏。

这件事迅速在秦国传开,震动很大。民众们开始相信商鞅是一个言出必行、赏罚分明的人。因此,当商鞅随后颁布新法时,民众都愿意遵守。在商鞅的改革下,秦国的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三、屈原投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一心爱国,但遭到贵族排挤和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在流放期间,他深感国家沦亡之痛,**在楚国都城被攻破后,悲痛欲绝地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人们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这一习俗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来源之一。